介绍: 这是一部历时十年拍摄的纪实电影,真实纪录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夕格、直台两个羌寨的700多位村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山寨迁往他…… 更多寻羌介绍
寻羌又名十年寻羌、Qiang's Journey、Ten Years in Search of the Qiang
这是一部历时十年拍摄的纪实电影,真实纪录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夕格、直台两个羌寨的700多位村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山寨迁往他乡,九年后回乡祭祖请神的悲壮历程。迁徙与回归路上,人与祖先、人与神灵的悲欢离合,令人感慨动容。影片涵盖了我们对人生的诸多思考:今天,我们同样“迁徙”于城与城、城与乡之间,我们何以为家?如何心安?内心渴望获得的诸多期许,也许,都能在这部影片里得到回应与启示。
发布于2019年。由高屯子执导,并于2019-06-15(上海电影节),2019-10-18(IDF西湖纪录片大会)公映的电影。
豆瓣评分6.7,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
小兵看看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6.7,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以上信息由小兵看看提供
凡事看远皆悲伤
[10.18 美院IDF纪录片展] 毫无疑问,能够引出人们思考议题的影片绝对就是好片子。导演对羌族文化信仰的担忧引发出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忧虑,在这个金钱至上娱乐至上的**人们内心往往是浮躁空虚的,导演说我们应该敬畏天地、敬畏祖先、敬畏先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无非不同。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任何鬼神,但是我信仰电影艺术信仰纪录片当中表达的真实——世间万物以及各方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这使我敬畏能够生而为人生存在这片土地...
浅行无声
昨晚有幸享受了私人版的《寻羌》,这部历时十年,缘起汶川地震,追踪人类迁徙,终归内心拷问的纪录电影,内核是信仰,追寻的却是平静。推荐!
金鱼k.
siff2019 8/10 觉得被击中。或许“寻根”是永远不会失效的问题,它绝不仅仅是“神”或“信仰”的问题,它指向的是我们的生存态度,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反思。笼统地谈可以说是文化中的。(“神”也绝不仅仅是某种形上存在,它的内涵其实更多是一种对外部的敬重和诚敬。) 还有一点让我无法忽视的是,他们究竟能不能真的融入到新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请来了神就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作为成都人,有时候感觉四川好像被成都“代表了”。但我知道绝对不是也不应当是如此,这种代表掩盖了太多。在这种意义上很难说成都“包容”,但这似乎也是现代“大城市”所要共同面对的? 片长不太够探讨更多问题。 (看完电影有幸跟导演小聊两句,感觉他是一个特别温和也会有很多思考的人。接受电影节采访还送了我一个有书和衣*的礼物袋子,好感动噢!)
土蒿金
这个城市为什么只有汽车和火锅的味道,没有神的味道,没有鬼的味道?对神明的敬畏应该源自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我们这些庸俗之辈注定无法体会虔诚。
Aluoadada
家乡位拍摄视角,几乎是半个文化持有者了。导演本身就是**州的,镜头语言很动情。怎么让“迁徙”不变成“漂泊”?生活是方便了,可是水从哪里来?米面又从哪里来?很感谢导演从侧面记录了地震的“****碎的不只是房屋和生命,还有祖祖辈辈的“家园”和信仰。别人的地头始终是别人的,祖辈跟着走,玛毕请回来才算是家啊。
anne 小兔子🐰
整體來說是部誠意之作。跟拍身處在汶川深山裡,那個我們非常陌生的羌族生活,就是非常大的創舉,也實屬不易。前一個小時拍攝地點在族民的原生長地,那個氣味及生活環境氛圍 ,讓我不時地想起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場景。可惜,導演沒有阿巴斯的自信與從容,像這樣飽滿及充實的故事,就更應該輕清拍起,才會有重重意境。但導演不時地從近鏡突拉到特寫,為的就是希望我們看到「被*離家流淚的畫面」,再加上高亢的羌族歌曲,不斷地疊加情緒,讓那段看來壓力極大,很不舒*。另外,鏡頭的運行與流轉都顯的不成熟,太像home video拍法。全場最讓我動容的是,移居到成都市中心的老人們說:「這裡聞不到神的氣味,也聞不到鬼的氣味,整個城市就只有汽車及火鍋味」。對啦,就是這個輕淡,這個幽默,這個淡淡無奈,才能撐起這麼強大故事作品。
***
“十年”的意思原来是在第一年和第十年多拍一点就行了,颠覆了我对纪录的认知,以及这剪辑,急于掩盖拍摄时的逻辑混乱,让这个题材和被拍摄的族群陷入不必要的预设悲情里。
超人叔叔
晚间加场 迁徙的人在现代科学与祖辈传承两难中寻根 IDF2019
潜水的玫瑰盐
城市里有汽车的味道,火锅的味道,却没有神的味道,鬼的味道。#诗意的瞬间
浅斟低唱
人物和文化社会变迁抓得都挺到位,但很抱歉我实在无法原谅那好几个矫情的**写……怒减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