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审判原名:The Kiev Trial,又名基輔大審訊(港)
发布于2022年。由谢尔盖·洛兹尼察执导,并于2022-09-04(威尼斯电影节),2022-11-10(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公映的电影。
豆瓣评分未知,暂时没有评分,请继续等待。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创作于乌克兰、荷兰地区,
小兵看看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未知,暂时没有评分,请继续等待。
——以上信息由小兵看看提供
#Venezia79# 首映场,又见到了导演本人。
去了犹太***纪念馆之后 紧接着在耶路撒冷电影节看了这部 然而在这部由苏联拍摄的档案影像里 其实只强调了**德国对苏联人民的罪行 宣判之时也像怕烫嘴似的对Jew只字不提 看的历史越多越悲观地坚信我们会一遍遍重蹈覆辙。
75/100 #Venezia2022# 洛兹尼察的电影恰恰不一定是纯archive吧,反而是带着对历史事实的再造与“修改”,让**更有真实可触的叙事和环境肌理。作为《娘子谷***》中恶行的一次“后续”,似乎让本片构成另一个角度的重述,结构更为简洁,场景更为单一,至少从忠于他个人形式风格的主体部分来说,看不太到洛兹尼察有什么突破。当然要指出的是,本片与《毁灭的自然史》、索科洛夫的《童话》都能被视作对俄乌战争侧重点不同的回应。
和Argentina1985同一性质——巧的是这俩部我同一天看的,体验非常新奇——区别在于前者有进行二次创作,而这部没有,因此没法从电影层面去评价这部作品,或者去给它打分,因为你没法做到,因为它不是电影,也不是纪录片,没有解说,只有记叙的事实。这部直接是史料,是珍贵的记实资源,我觉得有这样的作品出现真的很棒。当然这部会出现在电影节我想也知道是什么原因。 有幸首映场观影,结尾观众起立鼓掌,就在我以为最后导演会起来说些什么的时候,他始终一句话没说。我想了想,觉得也的确没什么需要添加的。 被送去绞刑的罪人,突然撤走的脚底木,一层一层往前拥去观看的群众,那一瞬间,我突然害怕起了死亡,我清楚有些事情需要被追究,民愤需要被平息,但他们悬挂在**的身躯,在晃动,晃动,激起过历史的涟漪。 有幸观影。
VENEZIA1⃣️1⃣️ 珍贵的纪实影像资料,对话中反映出句句惊心的杀戮行为不禁让人每分钟都倒吸一次冷气。然而我们还是不肯不愿意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看完这部正好回来看《同情者》,《基辅审判》的法庭录像和《同情者》***中的*供戏形成了奇妙互文:两部作品都强调了审判作为 theatrics,前者虽是历史现场、没有任何职业意义上的演员,但质证过程的表演性在事无巨细地呈现下愈发明显,久而久之让人觉得那些“真正的”**军官、苏联军官和平民是在非常投入地表演着各自的角色;而后者则更加直白地将*供场景设置在影院里——在两个时空,政治表演都替**艺作品成为一种娱乐。同时,两部作品都有翻译的强烈在场,《同情者》不必说,《基辅审判》几乎保留了所有在工作的交传、字幕也多是打给翻译后的俄语。除德语母语者,电影观众就像现场的乌克兰观众一样目击着一场“被翻译过的”审判。镜头在**军官和翻译之间如钟摆般不断左右移动,翻译并非隐形,而是也成为了这台政治戏剧的主要角色。
《娘子谷》的续篇,也是通过言语组成对前作时间节点的回望,这场几乎被人所遗忘的审判在当下指向了两面,一面叙述了**德国的**,一面呈现了苏联程序的不公正。想法很好,当将两个半小时的档案剪成这样的106分钟让它所呈现的东西都臃肿不堪,看到中间已经累到看不进去字幕了,到了最后的结案陈述部分才回过神来。
沉重的题材。听着证人讲证言,回忆起了自己作为外国人在现在这个国家收到的**偏见对待。恃强凌弱、自相残杀是全人类的共通文化。最后的公开绞首,处刑变成狂欢,质问每个人内心的人性。
“We cannot prevent this crime. It’s already happened. This trial doesn’t give any guarantee that the same crimes cannot be repeated. The outcome, the public execution, really does not provoke anything but horror. We just witnessed a nightmare.”
如何看待一場結局早已註定的審判?
CosmoCandy
#Venezia79# 首映场,又见到了导演本人。
水包酱
去了犹太***纪念馆之后 紧接着在耶路撒冷电影节看了这部 然而在这部由苏联拍摄的档案影像里 其实只强调了**德国对苏联人民的罪行 宣判之时也像怕烫嘴似的对Jew只字不提 看的历史越多越悲观地坚信我们会一遍遍重蹈覆辙。
Pincent
75/100 #Venezia2022# 洛兹尼察的电影恰恰不一定是纯archive吧,反而是带着对历史事实的再造与“修改”,让**更有真实可触的叙事和环境肌理。作为《娘子谷***》中恶行的一次“后续”,似乎让本片构成另一个角度的重述,结构更为简洁,场景更为单一,至少从忠于他个人形式风格的主体部分来说,看不太到洛兹尼察有什么突破。当然要指出的是,本片与《毁灭的自然史》、索科洛夫的《童话》都能被视作对俄乌战争侧重点不同的回应。
南辕北辞旧城
和Argentina1985同一性质——巧的是这俩部我同一天看的,体验非常新奇——区别在于前者有进行二次创作,而这部没有,因此没法从电影层面去评价这部作品,或者去给它打分,因为你没法做到,因为它不是电影,也不是纪录片,没有解说,只有记叙的事实。这部直接是史料,是珍贵的记实资源,我觉得有这样的作品出现真的很棒。当然这部会出现在电影节我想也知道是什么原因。 有幸首映场观影,结尾观众起立鼓掌,就在我以为最后导演会起来说些什么的时候,他始终一句话没说。我想了想,觉得也的确没什么需要添加的。 被送去绞刑的罪人,突然撤走的脚底木,一层一层往前拥去观看的群众,那一瞬间,我突然害怕起了死亡,我清楚有些事情需要被追究,民愤需要被平息,但他们悬挂在**的身躯,在晃动,晃动,激起过历史的涟漪。 有幸观影。
Gloomy Lynn
VENEZIA1⃣️1⃣️ 珍贵的纪实影像资料,对话中反映出句句惊心的杀戮行为不禁让人每分钟都倒吸一次冷气。然而我们还是不肯不愿意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烤芬
看完这部正好回来看《同情者》,《基辅审判》的法庭录像和《同情者》***中的*供戏形成了奇妙互文:两部作品都强调了审判作为 theatrics,前者虽是历史现场、没有任何职业意义上的演员,但质证过程的表演性在事无巨细地呈现下愈发明显,久而久之让人觉得那些“真正的”**军官、苏联军官和平民是在非常投入地表演着各自的角色;而后者则更加直白地将*供场景设置在影院里——在两个时空,政治表演都替**艺作品成为一种娱乐。同时,两部作品都有翻译的强烈在场,《同情者》不必说,《基辅审判》几乎保留了所有在工作的交传、字幕也多是打给翻译后的俄语。除德语母语者,电影观众就像现场的乌克兰观众一样目击着一场“被翻译过的”审判。镜头在**军官和翻译之间如钟摆般不断左右移动,翻译并非隐形,而是也成为了这台政治戏剧的主要角色。
KID Y
《娘子谷》的续篇,也是通过言语组成对前作时间节点的回望,这场几乎被人所遗忘的审判在当下指向了两面,一面叙述了**德国的**,一面呈现了苏联程序的不公正。想法很好,当将两个半小时的档案剪成这样的106分钟让它所呈现的东西都臃肿不堪,看到中间已经累到看不进去字幕了,到了最后的结案陈述部分才回过神来。
达斯韵达
沉重的题材。听着证人讲证言,回忆起了自己作为外国人在现在这个国家收到的**偏见对待。恃强凌弱、自相残杀是全人类的共通文化。最后的公开绞首,处刑变成狂欢,质问每个人内心的人性。
你不要命了你
“We cannot prevent this crime. It’s already happened. This trial doesn’t give any guarantee that the same crimes cannot be repeated. The outcome, the public execution, really does not provoke anything but horror. We just witnessed a nightmare.”
Landy
如何看待一場結局早已註定的審判?